文/体育周报记者 李翔
清晨六点半,北京海淀业余体校击剑馆已传来清脆的击剑碰撞声,14岁的姜鑫瑞身着白色击剑服,独自对着镜子反复练习弓步突刺,镜中的少年眼神专注,步伐敏捷,手中长剑划破空气发出咻咻声响,这个场景已经持续了五年,而今天的姜鑫瑞已不再是那个害羞的小男孩,而是斩获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U14组亚军的“击剑小明星”。
“比赛让我OG真人更加自信。”姜鑫瑞在接受采访时说道,手中的剑自然垂在身侧,“每次站在剑道上,我都知道那是一个只能依靠自己的地方。”
上周日在江苏无锡落幕的全国青少年击剑锦标赛上,姜鑫瑞的表现令人瞩目,在男子花剑U14组别中,他一路过关斩将,最终在决赛中以一剑之差屈居亚军,虽然与冠军失之交臂,但他在比赛中所展现出的技术和心理素质,让现场裁判和教练们印象深刻。
“姜鑫瑞的特点是心理稳定,善于在压力下发挥。”带训教练吴建雄评价道,“很多孩子在这个年龄阶段比赛时会紧张,会不断看向场边的教练,但姜鑫瑞不同,他完全沉浸在自己的比赛中,能够独立判断和决策。”

姜鑫瑞与击剑的结缘始于偶然,9岁那年,父母带他体验各种兴趣班,当他第一次拿起剑,那种“人剑合一”的感觉让他立刻做出了选择。“我喜欢击剑这项运动的气质,它既需要爆发力又需要策略,既需要勇气又需要耐心。”

击剑之路并非一帆风顺,初学时期,姜鑫瑞连续半年在队内比赛中没有赢过一场,许多同龄孩子因此放弃了这项运动。“我曾经也很沮丧,每次输球都会哭鼻子。”姜鑫瑞回忆道,“但我从来没有想过放弃,我只是想着如何改进自己的技术。”
转变发生在去年的华东区邀请赛上,姜鑫瑞首次闯入八强,虽然最终止步半决赛,但那次的成功让他找到了自信。“当我意识到靠自己的判断能够赢得比赛时,一切都变得不一样了,击剑场上瞬息万变,教练只能在赛前指导,真正比赛时全靠自己临场应变。”
为了提升自己,姜鑫瑞制定了严格的训练计划:每周6天训练,每天3小时技术练习和1小时体能训练,晚上还要观看国际比赛视频学习战术,他的书架上摆满了击剑技术书籍和世界著名剑手的传记,手机里存着数百个比赛视频片段。
“我最喜欢看意大利名将安德烈亚·巴尔迪尼的比赛,他的战术变化多端,总是在最恰当的时候做出最正确的选择。”谈到偶像,姜鑫瑞眼中闪着光,“但我不会模仿任何人,我要形成自己的风格。”
这种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姜鑫瑞在赛场上表现出超乎年龄的成熟,在今年四月的一场关键比赛中,他在大比分落后的情况下突然改变战术,由保守防守转为主动进攻,最终逆转取胜,赛后他解释说:“我注意到对手已经开始放松,觉得胜券在握,这时候突然改变节奏会打乱他的心理状态。”
除了技术训练,心理建设也是姜鑫瑞日常训练的重要部分,他经常通过冥想和可视化训练来提升比赛专注力。“击剑是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较量,每次比赛前,我都会闭上眼睛,想象自己在剑道上的各种情景,这样当实际情况发生时,我就能应对自如。”
姜鑫瑞的成功也影响着身边的同龄人,队里不少小队员视他为榜样,训练更加刻苦。“鑫瑞哥哥很厉害,但他从不骄傲,总是愿意帮助我们。”10岁的队员张明浩说,“他告诉我们,只要努力训练,每个人都能在剑道上找到自信。”
对于未来,姜鑫瑞目标明确:进入国家队,代表中国参加国际比赛,最终站上奥运舞台。“我知道这条路很长,竞争也很激烈,但我已经准备好了,击剑教给我最重要的是:相信自己,依靠自己。”
离开击剑馆时,夕阳西下,姜鑫瑞的身影再次出现在剑道上,他还在反复练习同一个动作,汗水从额角滑落,但他的眼神依然专注,手中的剑依然稳定,在这个只能依靠自己的方寸剑道上,这位少年正在用汗水和决心,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评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