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本报南昌电】初夏的南昌,因剑而聚,因剑而热,5月28日,2024年中国击剑俱乐部联赛全国赛在南昌国际体育中心正式拉开战幕,来自全国各地的3000余名击剑选手齐聚这座被誉为“英雄城”的历史名城,将在未来五天的赛程中展开激烈角逐,以手中之剑诠释竞技体育的魅力。
清晨七点,南昌国际体育中心入口处已是OG真人人头攒动,身着各色击剑服的选手们手持剑袋,在教练和家长的陪伴下有序入场,他们中既有稚气未脱的孩童,也有意气风发的青少年,还有不少成年击剑爱好者,据统计,本届赛事参赛人数突破3000人,较去年增长近20%,创下俱乐部联赛历年之最。
“这是俱乐部联赛历史上规模最大、参与度最高的一届。”赛事组委会执行主任张宏宇在开幕式上表示,“参赛选手覆盖全国28个省、自治区、直辖市,年龄从6岁至60岁不等,真正体现了击剑运动在全年龄段的普及与发展。”

在赛场外的热身区,来自北京雷霆击剑俱乐部的12岁选手李思源正在做最后的准备,虽然年纪不大,但已是第三次参加全国赛。“我练习花剑两年了,这次目标是进入少年组前八。”他边说边熟练地检查着手中的剑尖,“在南昌比赛特别有意义,这座城市有着深厚的红色文化底蕴,给了我更多勇气。”
本届联赛设花剑、重剑、佩剑三个剑种,根据年龄分为U8、U10、U12、U14、U16、U19及成人组等十余个组别,比赛采用国际击剑联合会最新规则,所有裁判均持有国家级以上裁判证书,确保赛事专业公正。
“俱乐部联赛不仅是竞技平台,更是推广击剑文化的重要载体。”中国击剑协会副秘书长王颖介绍,自2015年创办以来,俱乐部联赛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具影响力的群众性击剑赛事之一。“我们希望通过这样的赛事,让更多人了解击剑、爱上击剑,推动这项运动在中国的发展。”
在U14女子重剑比赛场地,来自上海锐剑俱乐部的教练赵雪梅正通过手势指导场上队员,她告诉记者,如今国内击剑俱乐部已超过800家,注册会员超过10万人。“击剑不再是遥不可及的‘贵族运动’,越来越多的普通家庭孩子参与其中,这项运动不仅能锻炼身体素质,更能培养孩子的专注力和应变能力。”
作为东道主,南昌为此次赛事做足了准备,市政府专门成立赛事保障工作组,在交通、住宿、医疗等方面提供全方位支持,市体育局局长李华表示:“我们希望通过承办这类高水平赛事,展示南昌城市形象,推动体育+旅游融合发展。”
赛事期间,南昌各大酒店入住率显著提升,位于红谷滩区的几家指定接待酒店早在两周前就预订一空,当地特色餐饮店也迎来消费高峰,不少家长在观赛之余带着孩子品尝南昌拌粉、瓦罐汤等美食。
“这次来南昌参赛,我们全家计划多待两天,去看看滕王阁和八一起义纪念馆。”来自广州的选手家长陈先生说,“比赛与文化游览两不误,很有意义。”
本届赛事在多个环节引入科技元素,选手通过手机小程序即可完成签到、查看赛程、获取成绩等操作;赛场内设置的8个高清直播机位,让无法到场的亲友可通过网络实时观赛;新引入的电子裁判辅助系统,能对争议判罚进行多角度回放分析。
在赛场外的体验区,VR击剑模拟设备前排起长队,许多小选手在比赛间隙前来体验这种新颖的训练方式。“科技与体育的结合让击剑运动更具吸引力。”赛事技术总监刘峰表示,“我们正在探索将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选手动作分析,未来可为业余选手提供专业级的技术指导。”
随着“双减”政策的实施,越来越多的青少年将课余时间投入到体育项目中,击剑以其独特的魅力,成为许多家庭的新选择,中国击剑协会数据显示,近三年来,青少年击剑人口年均增长率超过30%。

“击剑运动在中国正迎来黄金发展期。”前国家击剑队主教练、现中国击剑协会特邀顾问王海滨在观赛后表示,“俱乐部联赛的蓬勃发展,为我们选拔优秀苗子提供了更广阔的基础,也许未来的奥运冠军,就会从这些选手中诞生。”
夕阳西下,首日比赛落下帷幕,赛场上,刚刚结束比赛的选手们互相击剑致意;赛场外,教练与家长们的讨论仍在继续,明日,更多组别的比赛将陆续展开,剑客们将继续在南昌这片热土上,用手中的剑书写属于自己的传奇。
这场持续五天的击剑盛宴,不仅展现了当代中国击剑运动的蓬勃生机,更成为推动全民健身、促进体育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,在剑与剑的交锋中,我们看到的不仅是竞技的激烈,更是一种体育精神的传承与发扬。
评论